楊力州執導的紀錄片「拔一條河」,不只描寫甲仙在災難過後的掙扎,也看見台灣偏鄉的外籍新娘身影。楊力州說,一名市場賣菜大嬸對新移民隨口一句「妳丈夫花多少錢買妳?」當下震驚了他,也讓他決定在電影中,加入新移民元素。
四年前八八風災發生時,楊力州本想赴甲仙等災區拍攝,但道路中斷只好放棄。去年再次看到甲仙,他直覺自己一定得完成未竟之旅,於是拿了攝影機上路;只是沒想到,會從微電影發展成紀錄片,內容也從甲仙的一家店、發展到一條街、又由甲仙國小拔河隊的勵志鼓舞,轉向拔河隊小朋友的新移民媽媽的處境。
拍片時,楊力州訪問一位幼稚園的小女孩,問她「妳的媽媽是哪裡人?」小女孩說越南,儘管她也會說越南話,但卻不敢告訴其他小朋友她的媽媽是來自越南的越南新娘。楊問她為什麼不敢說?她竟然低頭喃喃表示:「怕小朋友會被嚇到。」
八八風災後,甲仙原有的觀光資源受影響,這群離鄉背井的新移民以勞力投入農業耕種,在新的故鄉養活一家人,但也青春不再。片中她們在外界資助下一圓「美麗新娘夢」,其中一位在拍婚紗照時,因雙手粗糙,脫口說「好醜,不要拍」,但楊力州卻覺得,正是這雙手,才有如今甲仙的美麗。他說,「這群正向樂觀的媽媽,撐起了甲仙,所以一定要拍她們。
導演楊力州執導的紀錄片「拔一條河」,最近在全台掀起一股暖流,片中高雄甲仙國小拔河隊的努力、新移民媽媽的心情感動人心;楊力州眼看近來台灣籠罩在政爭陰霾,上周六在影片映後座談中說,最近他好不容易回到家看了半個小時電視,發現全都在「拔一個人」,他感嘆「與其『拔一個人』不如『拔一條河』,請各界多重視台灣偏鄉與新移民。」
台灣紀錄片今年秋季發燒,九月初「拔一條河」與以霧峰林家起落興衰為題材「阿罩霧風雲」同檔上映;此外以罕見疾病患者的父親為主角的「一首搖滾上月球」以及空拍台灣的「看見台灣」,都將在兩個月間接連推出。
「拔一條河」上映十天,票房達七百四十五萬,這兩天可望超越「牽阮的手」,成為台灣影史第三賣座的紀錄片。「拔一條河」因八八風災重建題材貼近台灣底層生活,對新移民的心境與故事的描繪,更引發各界回響;但楊力州卻對主管新移民的政府相關單位無人聞問,感嘆說:「我都已經做球給你們了,為什麼沒人接球?」
楊力州拍攝「拔一條河」初期,原本只想拍高雄甲仙地區的小朋友如何藉由組拔河隊,鼓舞八八風災後的當地居民,但拍著拍著發現,當地幼稚園的小朋友中,每三人就有一人的母親是新移民,於是著手研究相關議題,影片主軸也多了新移民媽媽。
楊力州為拍「拔一條河」在甲仙租屋住了一年,對此地在八八風災後的重建問題感觸很深;他說,同樣歷經八八風災,甲仙以北的那瑪夏鄉有原民會幫忙、甲仙以南的美濃有客委會協助,但甲仙是不「山」不「市」,既非山區又非城市,雖有許多新移民,卻倍受忽略。
透過導演楊力州鉅細靡遺觀察發現,新移民姊妹的人生就像拔河,只要還有一絲絲希望,就會緊緊抓住,永不放手,在這塊土地上默默守護著自己家園。
「拔一條河」片中主角之一,來自柬埔寨的柬埔寨新娘新移民姊妹文香,今年榮獲高雄市「多元形象現代媽媽表揚-新移民媽媽」殊榮。認命又韌命的文香表示,肯學就一定會,我們要活開心一點,不要整天「憂頭結面」,開心也一天,難過也一天,要選開心還是難過?有錢沒錢一回事,不要欠人錢就好。就是那份樂觀,文香也常吆喝姐妹們展現好手藝,烹調南洋料理讓鄰居朋友共享,義務到學校替小朋友烹煮熱騰騰南洋風味點心。
「拔一條河」中有一群新移民媽媽,她們都是烹飪高手,天生好客的她們,經常準備各種異國美食招待工作人員,從台灣菜、泰國菜、越南菜等樣樣都有。楊力州說,她們煮的東南亞菜色非常下飯,即使做台灣的炒米粉也很道地,所以每天都吃得很飽,到後來擔心沒吃完會讓媽媽們傷心,只好請攝影助理努力吃。沒想到媽媽們還以為他們吃不夠,愈煮愈多。
「拔一條河」中的新移民媽媽以拿手的美食凝聚大家的向心力,還舉辦美食大賽與戲劇表演,讓她們透過舞台演出分享自己的故事。在甲仙除了她們的異國料理外,還有芭樂、芋頭等特產,也讓楊力州的劇組大快朵頤享受新鮮水果與各式芋頭製品。
此外甲仙最特別的一道美食「梅子雞」,其實是窮則變、變則通的結果,當地居民利路上廢棄垃圾桶,改裝一下,沒想到非常適合當烤箱。把垃圾桶蓋上,下層以梅子樹枝燒烤,做出帶有梅子香味、肉汁四溢的梅子雞。當地居民還笑說:「垃圾桶有口,又能加蓋,根本是上帝的傑作。」至於楊力州則打趣地形容,「拔一條河」其實是一部熱血加上熱湯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