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婚姻中,丈夫比妻子大4歲以上才算男比女大。對於男女年齡的差異,人們已經變得寬容了許多。如今,男性比女性大4—8歲似乎能讓不少人心平氣和地接受,只是年齡差距超過10歲以上,仍會遭到非議。但在國內外許多學者看來,這類婚姻非常幸福,也較為穩固。
近日,歐洲科學家們做的一項調查顯示,年齡是影響婚姻穩定的一個關鍵砝碼。英國巴斯大學伊曼紐爾弗拉尼耶博士對1534對情侶進行了一項追蹤調查,結果顯示,能強有力維繫婚姻的最佳情侶模式是男女雙方均受過高等教育且無離異史,同時男方比女方年長5歲以上。研究者稱,妻子比丈夫小5歲以上是最不容易 產生矛盾的年齡組合,他們的離婚率為其他婚姻的1/6。
另外,一項維也納大學的研究發現,若丈夫比妻子大4—6歲,生育的子女最多;而丈夫比妻子大15歲,雖然生育子女數量不多,但婚姻生活最美滿。
這類婚姻的三大幸福點,成了家庭穩固的支柱。第一個幸福點,滿足女性"三位一體"的願望。通常,女性夢想的白馬王子兼具爸爸的成熟、兄長的呵護和朋友的活力。而丈夫年齡大,心理更成熟,感情給予更自如。第二個幸福 點,年長的丈夫通常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減少了因經濟而發生糾紛的幾率。第三個幸福點,家庭競爭少。丈夫年長,女性自然會生髮出依靠感和服從感,減少夫妻間 權利的競爭,摩擦隨之減少。
如果說到這類婚姻的劣勢,一般而言,男性的平均壽命本來就比女性短,如果丈夫再比妻子大很多,那麼有可能最終會是丈夫撒手人寰,妻子獨守孤單。
女大男小也幸福
俗話說"女大三抱金磚",而在我國古代,也經常有大媳婦小丈夫的現象。現如今,姐弟戀依然是婚戀地圖上一道少不了的風景線。
其實一些姐弟戀的家庭也很幸福,有的男性雖然年齡小,但心理年齡很成熟,而其妻子雖然年齡大些,但心理年齡卻還像個妙齡少女。這樣的家庭,從心理上來說,就跟男大女小的家庭模式類似。
另外一些姐弟戀家庭,則是丈夫都具有類似的氣質特徵,即男性不太獨立,想繼續尋找被母親呵護的感覺。對於這樣的家庭,往往會存在一些弊端。首先,無 論從生理上還是心理上,女性衰老得更快,而男性還在旺盛之年,容易使家庭不穩固。其次,年齡具有社會意義,在約定俗成的社會評價中,姐弟戀容易讓人不解和非議,或者貶損男性"不男人",或者說女性"老牛吃嫩草"等等,這些外部言論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對家庭的圍牆造成衝擊。
男女同齡好溝通
前美國總統歐巴馬與妻子蜜雪兒年齡相差3歲,17年的幸福婚姻足以將他們劃入"理想情侶"的行列。同齡戀,並非我們理解的狹義的同歲,而是雙方年齡大同小異,基本屬於同一代人。男女同齡是男性與女性同歲或男性比女性大3歲以下。可以這麼說,在現代人的觀念中,這種婚戀模式無疑是最理想的。
同齡戀的基礎在於愛戀雙方在心理和生理上的協調一致,這種婚姻最具可持續發展性,具有六大好處。一是易於建立親密關係。二是互動頻繁。 三是同步成長。四是需求一致。五是親友支持。六是平等自信。總之,同齡戀人之間的社會經驗相似,遇到生活問題時往往容易同心同德,而長期磨合更會使雙方思 維並軌,心有靈犀,形成共同的認知模式。
但同齡夫妻間容易因太講平等而形成權利競爭,可能經常會為了"誰說了算"而爭鬥不休。
性格越像越恩愛
以上三種婚姻模式都有優有劣,年齡的確在婚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真正決定婚姻穩定與否的並非年齡。首先,英文中的"LOVE"是由 一句拉丁文壓縮而來,這句拉丁文是"愛是對他人生命持久的關注"。這就道出了夫妻之愛的真諦,那就是只愛伴侶本身,而不是關注外在的條件,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身高不是問題,年齡不是問題,長相不是問題"。外在條件要求越少,愛情越穩固。
其次,研究顯示,性格越相近愛情越穩固。人們經常所說的夫妻之間互補是指,自己想擁有但沒有,而配偶卻具備,這是一種欣賞,而並非性格南轅北轍。
最後,要具有同一性。一是,結婚後,就要有與對方融為一體的觀念;二是,受教育程度和人生價值觀要相當。這些才是決定婚姻穩定與否的內在因素。
不過,年齡差距當然會有影響,但娶大陸新娘的婚姻經營重點還是在於能平等對待,以對待台灣女性的方式去平等看待,去包容體諒文化習俗等方面的差異,用心去經營與大陸新娘的婚姻,才能讓兩岸婚姻幸福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