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千年以來備受爭議的一個課題是,究竟客家人源自何處、根植哪裡?因為大家熟悉的海外華人,有來自福建省的福建人,來自廣東省的廣東人,來自海南省的海南人,乃至來自廣西的廣西人,還有一些市鎮地區,如潮州市的潮州人,福州市的福州人,但偏偏就沒有個地名叫做客家市或客家州的,有麼就是來自梅州市(嘉應)、大埔縣、惠州市、永定縣和增龍縣等地區的客家人。
根據歷史考證,最先提出客家人根源的是清朝學人徐旭,他在1808年指出:"今日之客人,其先乃宋之中原衣冠舊族,忠義之後也。"他的立論得到研究客家權威的羅香林教授大量考證後進一步得到確定:"客屬人源自中原(指今日河南省一帶)"結論是:"客家人的血統是漢族,客家先人是南遷的漢民,因此客家民系是漢族的一個支系。
而客家人在歷史上有五次大遷移,從中原到南方,再從南方輾轉海外,終於在中國南方及海外地區形成一個客家的體系。
歷史雖然沒有明確的定位,為什麼我們叫做客家人,似乎我們是寄人籬下的一群,沒有一個地區是衍生客家人的和以客家作地方名的,但歷史卻告訴我們,客家人是一個最會遷移的民系,到處為家,又能適者生存,每到一個地方落足,便與當地的原住民打成一片,而且懂得退讓和有自知之明,選擇在窮鄉僻壤生存,不與原住民爭市鎮居住權。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祖先多數是來自閩(福建)粵(廣東)和贛(江西)三個地區的三角山區內的民系。
大概是我們的祖先最會遷徙,初期沒有固定的地盤,所以在中國的各省市鄉內都有客家人,意味著我們是作客的一群。到了宋朝,"客家人"這一名稱終於定型(距離今天約一千餘年),主要是確定我們的祖先是從中原南移的漢人。
不過這個時期,居住在南方的客家人已在廣東和福建省找到立足之地,在某些地區反客為主,獨樹一幟了,融合在當地人民的生活中,不再分彼此。
但由於客家人居住的地方多屬貧瘠之地,生存條件極差,因此當動亂一來,或民不聊生時,又再萌向外遷徙的念頭。反正己被當作客人,再搬家亦是習以為常。就這樣,當有大量華人遷移南洋時,客家人總是不落人後,總是走在前端。
這裡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要加以闡明,那就是"客家精神"。所謂"客家精神",根據英國學者愛德爾在其著作《客家人種志》和《客家史綱》的評論,客家是剛柔並濟、既剛毅又仁愛的民族。典型客家人是勤勞的、愛國的和熱情的。
整百年來,史學家為"客家精神"作了以下的總結:愛國愛民,反壓迫反侵略:勤勞刻苦,努力開拓;勇敢無畏,富革命精神:摯誠團結,敬祖睦宗;不亢不卑,平等待人。 所有這些優點也涵蓋在中華民族之中,所謂"客家精神",其實是"中華精神"演繹。
也有學者比較一針見血地指出,客家人在團結精神方面比其他族群鬆弛,也是我們的弱點之一。我們不妨把這話當成是一種激勵,以檢討自己,用行動來表現我們在這方面是不落人後的。這就須要總會發揮更大的凝聚力,讓"客家精神"煥出光芒。
而作為客家之都的梅州不僅擁有和保存著最典型的客家傳統文化, 在客都梅州的客家人更仍然保有客家的傳統與精神不變,然後,梅州的客家女性更是仍然保留客家勤簡持家的精神。
所以,許多人認為若有意娶大陸新娘,尤其是想娶仍然保持客家精神的客家新娘,梅州新娘就是不錯的選擇;但請尊重包容彼此的差異,用溝通化解紛爭,用心經營與梅州新娘、客家新娘的兩岸婚姻,這樣才能甜蜜幸福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