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料想得到:在西藏和尼泊爾的邊界地帶,居然存在著一道低坦的谷地,在雪山環擁下兀自吞吐著綠色的呼吸⋯⋯
獲譽為「西藏五溝」之首的吉隆溝,在藏語中隱含有「幸福、舒適之鄉」的意思。真確說來,位於日喀則市吉隆縣境內的吉隆溝所指涉的並非單一聚落,而是涵攝北起喜瑪拉雅峰群中的姆拉山、因地殼變動而逐漸朝南方開裂的深長谷地。
自縣城駐地宗嘎鎮至熱索村為止,綿延將近百公里的吉隆溝無疑是高原深處最迷人的邊境風景,也由於此地海拔驟降(平均僅約兩千多公尺),當地的生態體系相對而言顯得更加豐富、活潑──每逢春暖花開時節,吉隆溝一帶的植被與林相往往繁茂生長,使得星散於平壩間的諸多村落接連染了綠意,略帶有南方水鄉的窈窕情致;可是放眼周邊,壯闊的雪山拔地而起,將錯落的農家田舍層層環擁,又分明是後藏地區才有的風情⋯⋯這番同時收攬大山幽谷和鳥語花香的景致每令到訪的旅人心馳神往,吉隆溝也因此贏得「珠峰後花園」的美稱。
除了擁有無以倫比的自然風光,在歷史上,吉隆溝的重要性同樣不容小覷。好比西元七世紀時,尼泊爾的赤尊公主前往吐番和親,由松贊幹布所率領的皇家隊伍遂於芒域(即今之吉隆溝)迎娶;彼時,赤尊公主見當地雪峰與綠穀交錯、山頭繚繞的雲霧且充滿神秘氣息,於是遺下隨身攜帶的其中一尊釋迦牟尼佛像,並為之興造「帕巴寺」。高達四層的寺院迄今猶在,並以環廊壁畫、五色經幡、黃銅翹簷與金頂等文飾;方正規整的塔型建物保有濃郁的南亞風格,並逐漸成為當地的信仰中心。此外,西元八世紀時,來自印度的蓮花生大師亦曾取道於此、前往西藏伏魔布法──根據傳說,蓮花生大師當時途經這片草木豐潤之處,竟忍不住脫口驚歎道:「吉隆!」於是乎,該地遂沿用其名,傳世迄今。
受到二〇一五年尼泊爾大地震的影響,本為中、尼陸路通關口岸之一的「樟木」因著受創嚴重而暫時宣告關閉,吉隆溝趁勢浮出歷史地表,再度躍為兩國往來交通的要道之一。作為曾經的「番尼古道」,古老的吉隆溝既包含屬世節慶的歡愉,也囊括脫俗宗教的莊嚴肅穆──左手玫瑰,右手菩提,這處隱藏於層巒疊嶂間、廣受諸神庇護的天堂谷地,果然值得旅人不辭千里前來尋覓芳蹤!
去吉隆溝的路並不好走,車子從山巔進入峽谷,始終在佈滿碎石,塵土飛揚的路上顛簸起伏。我之前雖然料到走入吉隆溝這絕世秘境的路不會是坦途,但破敗成這樣多少還是有點意外。所以我對那被許多人稱為“神仙居所”“天堂幽谷”的地方,產生了更多期待。吉隆溝位於西藏日喀則吉隆縣,是日喀則五條溝中最深的一道,全程近百公里。溝內綠色蔥蘢、生機盎然,野生動物繁多,被諸多熱愛西藏的人所津津樂道。
去吉隆溝第一站要抵達吉隆鎮。鎮子不大,抵達時已近傍晚,小鎮歸於寧靜。借著未暗天光,能看到四周有皚皚雪山環繞。客棧老闆娘順手一指,看,這東面是拉朵拉,北邊是美朵當傑,西面是曲姆古拉,西北邊是著名的火炬峰日吾班巴,我們吉隆鎮是諸神庇佑的福地。從客棧走出幾步,就看到雪峰之下的繁茂林木,植被鬱鬱蔥蔥,平壩上綠草如織、空氣潤物舒適。如果不刻意說明,我甚至不太相信吉隆溝身在後藏,因為眼前的一切,與後藏大多數廣漠荒涼的土地相比,完全像換了天地。有朋友說像南方的村鎮,溫潤舒適,可吉隆鎮目之所及的壯闊雪山,又是南方所沒有的。
吉隆鎮上的帕巴寺,是一定要去的。這座藏傳佛教的寺廟不大,只有一座主殿,傳說寺廟是當年為松贊干布迎娶尼泊爾赤尊公主所建。雖然現在看到的寺廟已是幾經損毀,幾經修葺後的,但寺廟濃郁的尼泊爾風格依然保留著。寺廟門口有兩尊"獅身猴面"獸,非常可愛,寺內的壁畫也有尼泊爾風格。吉隆鎮很小,幾乎隨便問個人都能告訴你帕巴寺的位置,特別好找。
吉隆溝很美很純,如同大多數西藏新娘給人的印象,使得有不少有意娶大陸新娘的單身男性也有意娶西藏新娘;但很抱歉,就是因為他們太單純,無法接受相親就立即結婚的方式,且大多不願遠離家鄉,所以目前並沒有安排西藏新娘的相親服務,以上僅提供參考吉隆溝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