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因相關手續繁雜麻煩,已經甚少有人為了娶外籍新娘以相親的方式娶緬甸新娘,會娶緬甸新娘的大都是因自行認識或本身來自緬甸,但還是簡單介紹一下緬甸的曼德勒。
曼德勒(Mandalay),是緬甸第二大城市,位於緬甸中部偏北的內陸,是幾個古代王朝曾經建都的地方。也是華僑大量聚集的城市,曼德勒地區被列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可看的古跡很多。伊洛瓦底江從城市西邊流過,城市街道橫平豎直,以數字作為街道名稱。
曼德勒因背靠曼德勒山而得名,曼德勒的巴厘語名稱為"羅陀那崩尼插都",意為"多寶之城",系明東王1857年命名;又因緬甸歷史上著名古都阿瓦在其近郊,故旅緬華僑稱它為"瓦城"。是中部地區的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
曼德勒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部分建築被毀,僅有古皇城和城樓。工業有紡織、木材加工、造船和食品等部門,還有釀酒、木刻、玉雕、金銀飾等工廠。沿伊洛瓦底江可上溯密支那,南抵仰光。自仰光至密支那的鐵路和公路均在此經過,郊區還有幹妙塔齊機場。為緬甸中部物資集散地和內地最大的交通運輸中心。緬甸中部文化中心,有藝術學院、科學大學和醫學院等院校。當地的緬醫、緬藥馳名全國。城東北的曼德勒山,海拔260米,上有許多寺院、寶塔和紀念碑,從山麓到山頂有蜿蜒曲折的走廊,山頂廟宇建築精緻,山下白塔林立,是緬甸佛教聖地之一,也是旅遊勝地。
曼德勒山雖然不高,但座擁在市區之畔。著名的緬甸母親河—伊洛瓦底江從天邊宛然而來,彎彎曲曲繞過曼德勒山,向肥沃的平原流去,從山腳下沿著山坡逐級而上,有一千七百個臺階,沿途有八大寺廟。清晨太陽從曼德勒山后冉冉升起。山頂的塔尖以及綿延下來的塔廊,仿佛是一個剪紙的造型。上到山頂是一個印度教的神廟,四周是一根根方形的柱子,柱子上用玻璃鑲嵌成棱形的圖案,柱子之間斗拱相連,回廊貫通,在早晨的陽光下奪目耀眼,晶瑩剔透。
曼德勒皇宮位於古城內正中央,原為緬甸最後一個王朝貢榜王朝的皇宮,二次世界大戰時被火毀,現在原址重建。1989年,緬甸政府開始依據歷史圖片和資料重建,恢復了89個主要大殿,1996年9月竣工並對公眾開放。
曼德勒皇宮有兩個地方必定要到,一個是高三十三公尺的瞭望塔,爬上一百二十一級樓梯後,便會鳥瞰整個皇宮及曼德勒市的景色,真真正正可以感受到「大地在我腳下」的優越感,但要注意,行上木制的樓梯級時會"唧唧"作響,太用力時不知會不會塌下。另一個必到地方是博物館,在這裡展出緬甸王用過的物品、少量家俬、相片等等,是唯一可以瞭解到緬甸歷史的地方。
從曼德勒山的東南口向下望,729座功德碑圈成一片方正。這個號稱"世界最大書本"的KuthodawPagoda佛塔以石碑為頁,正反面都鐫刻著密密麻麻的緬文及古老的Pali經文,內容為第五次世界佛教大會所通過的信條與經文。當年,敏東國王曾召集2400名和尚以接力的方式誦讀經文,足足耗費6個月,才將這本浩瀚的大書念完。黃昏時,雨季帶來的綿綿細雨漫出氤氳,將這裡襯托出肅穆之感。來到曼德勒(瓦城)可以與緬甸新娘赤腳行走其間,一座座白塔圍住石碑,伸手觸摸那透著涼意的石碑,順著捲曲刻畫的經文,感受著當時虔誠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