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區娶大陸新娘、外籍新娘的兩岸婚姻與跨國婚姻不少;而娶印尼新娘的婚姻也非常多,但台灣對於印尼的文件卻仍然大多不太瞭解,今天就來簡單介紹印尼新娘的傳統音樂甘美朗(Gamelan)
要談到印尼新娘的傳統音樂,當然就要講到甘美朗。甘美朗是印尼最具代表性的傳統音樂,堪稱印尼國粹。
演奏甘美朗的樂器很多,以打擊樂器為主,主要有銅鑼、鐵木琴、鼓及其他管弦樂器等。通常一個甘美朗樂團有大約20種樂器。甘美朗是爪哇語,原意是鼓、打、抓。傳說天神下降爪哇,為便於發號施令,於是鑄造鑼、鼓等樂器。
甘美朗是印尼爪哇、巴里島傳統鼓鑼合奏團的總稱。早在16世紀,信仰印度教的皇室逃到巴里島,將這種音樂帶去並發揚光大,成為今天印尼文化的代表之一。在巴里島,只要有節慶活動,就有甘美朗表演。它是人類學家的活教室,是印尼最重要的文化遺產。
甘美朗音樂演出通常與宗教儀式、慶生、結婚、割禮等特殊日子有關,或在宮廷的慶典舞蹈、戲劇中演出,尤其在皮影戲中,甘美朗是不可或缺的重頭配備。所以,印尼甘美朗的演出,不像西洋的音樂會,通常是與重要的宗教儀式、過生日、婚喪禮、割禮特殊日子的伴奏音樂,或是用來伴奏宮廷舞蹈和戲劇,甘美朗依照地區風格,可分為爪哇與巴里島兩類,兩者有類似的樂器,音樂理論,但因為政治宗教的差異性,社會的需要,逐漸形成了不同的風格與編製,依照演奏的編制,可分為大聲loud style與小聲soft style,前者使用大聲的金屬樂器與各種的鼓,後者則是使用聲音較小的弦樂器與管樂器,並且有女聲獨唱與男聲合唱的加入,兩種風格的交互演奏入,形成了Gamelan的基礎入,此外入,甘美朗音樂大致建構於下列幾個特別的型式基礎上:
樂曲的開始往往先由bonang獨奏來引導,在導奏結束後,整個甘美朗樂團才開始加入,樂曲基本上是由固定拍子的旋律gongan不斷反覆而成,不同的樂器在樂曲中有他層次不同的功能,有的是負責旋律的層次,有的是負責裝飾渲染的層次,有的是負責分段樂曲的層次,不同的層次完全用二分法來劃分,事實上有許多和中國的京劇非常類似,舉例來說,最大的鑼會在每1個gongan旋律的最後1拍敲,gongan可劃分為2個、4個較小的單位,每一個單位的最後1拍,有較小的鑼來敲,1個樂段要反覆多少次,完全由鼓手來決定,鼓手在甘美朗樂隊中有指揮的地位,也負責控制速度的改變。
甘美朗樂壇沒有指揮,鼓手是全團的靈魂,演奏的起承轉合、樂章的快慢舒緩,完全由鼓手掌控,因此鼓手均由資深的團員或團長擔任。樂團成員多為男性。儘管甘美朗音樂如今仍在印尼各地演奏,大多數傳統慶典活動和會議場所仍經常飄蕩著它那美妙的旋律,但它在印尼年輕一代中受歡迎程度明顯降低。現在的年輕人更容易被西方搖滾樂所吸引。
雖然甘美朗音樂在印尼逐漸被邊緣化,但在外國卻備受推崇。冰島流行樂壇天后級歌星比約克經常在她的歌曲演唱中使用甘美朗伴奏,其中最出名的一首歌是1993年錄製的《一天》。此後,她多次與巴里島的甘美朗管弦樂隊合作演出。
其他一些當代作曲家也將甘美朗運用於他們的作品,包括美國極微主義音樂巨匠菲力浦•格拉斯、美國簡約音樂代表人物史蒂夫•裡奇以及已經過世的盧•哈里森。美國的搖滾音樂中也時常可以尋到甘美朗音樂的痕跡。藝術搖滾樂隊如“深紅之王”和“居民”在他們的歌曲中吸收了甘美朗層層疊加、串串相連的音樂元素。美國電視迷你劇《太空堡壘卡拉狄加》中同樣能聽到甘美朗音樂。更令人驚訝的是,美國和歐洲一些學校竟然開設甘美朗課程。英國甚至將甘美朗引進全國中小學音樂課堂。
蘇伊娜嘉說,英國有各種各樣有意思的社區教育專案與甘美朗有關。“在英國,人們用甘美朗來教授基礎音樂理論,而在印尼學校,孩子們接觸到的卻只有西方音樂,這既有趣又令人傷感。印尼學校的全國課程對於自己極為豐富的傳統文化熟視無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