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文化對語言有制約作用。語言學家們發現人們在語言交際過程中不僅涉及語言系統,而且涉及同語言系統緊密關聯並賴以生存的文化系統。而方言更是承載著多元地域文化,民間文化中許多精妙之處往往只有通過方言這種形式才能得到充分的表達。
俗語道"五裡不同俗,十裡不同音;甯賣祖宗田,不忘祖宗言。"方言是生活語言,也是維繫情感的紐帶。腔調各異的方言,仍保留著古語音韻和文化遺存。它們已經不僅僅是地理表徵和情感紐帶,更凝聚為一種民族記憶。因此,方言反映一個地域族群特徵,它不僅包含著該族群的歷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蘊藏著該族群的人生觀、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方言又與地域文化互相影響,互相作用;理解方言必須瞭解地域文化,理解地域文化也必須瞭解方言。
方言不僅是一種語言現象,還是一種社會歷史現象。多數方言的形成都是由於環境閉塞、隔離、交流不暢、語言發展不同步等原因造成的。作為北方方言之一的東北方言,具有生動、形象、幽默、富於節奏感等特點,這與東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有重要關係。語言也不能脫離文化而存在,就是說,不脫離社會流傳下來的、決定我們生活面貌的風俗和信仰的總體。而東北方言也正是在方方面面體現著具有深厚歷史積澱的東北文化,主要表現在:
(一)移民文化
東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聚居地區之一,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有文字可考的燕國。在東北地區發展的歷史進程中,現在我國蒙古、滿、赫哲、鄂溫克、鄂倫春、達斡爾、錫伯、朝鮮等民族的祖先均在此生活過。待到清代,大量漢人湧入,民族間的互相交流和融合,逐漸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東北方言。
1920 年至1930 年間的"闖關東"使得大量來自東北以南(河北、北京、天津、山東等)各地的人湧入東北地區,他們的方言詞彙也對東北方言產生了影響。如:撒丫子(放開腳步跑)、開瓢兒(指人或動物的頭部受到重創)、背興(倒楣、背時)、地窖子(一種半地下的簡陋房屋)、哈巴狗(一種狗的名字)原為北京方言。客(qiě,"客人"),老一輩有把"吃飯"說成"逮飯"的,"zhōu"意思是揭、掀,把覆蓋在某物上的東西移開,原為山東方言。
滿族是東北地區人口數量最多、分佈區域最廣的少數民族,世代居住在東北地區,現在的東北方言中有很多滿語詞匯的遺留。
如:在東北有種用羊或豬的骨關節來玩的遊戲,叫"抓嘎拉哈"。"嘎拉哈"本系豬、羊等動物臏骨之滿語稱呼。讀chua的"抓"在東北話裡是把拾起來四散的東西,像豬吃食的動作,也可以叫"chua食"。東北人最常說的應允聲"嗯哪",據考證來源於女真語"一那"(發生了元音高化)。"勒勒"在滿語中是說的意思,東北人形容別人胡說的時候常說"你別跟我瞎勒勒"。
東北人形容人邋遢時,喜歡說成"特勒",同樣源於滿語,為邋遢、衣衫不整。東北話的"磨唧(磨蹭)"也來自滿語,指做事不緊不慢。"咋呼"在滿語中是潑婦的意思,到了東北話逐漸演變成了瞎喊、不穩重的意思。捉迷藏東北話叫"藏貓兒","貓"也是滿語詞,意思是樹叢。東北人形容人家窮時,說"窮得叮噹響", "叮噹"來自滿語,也是窮的意思,響則是漢義誤解後後加的。東北方言中還有個很常用的詞:"埋汰"。其中 "埋汰"一詞就是是從滿語來的,是髒的意思,在東北使用比較普遍。另外,如牡丹江、吉林、呼蘭河、圖們江等眾多東北地名也都來自滿語。
除了滿語,東北方言中還有許多詞彙來自其他少數民族語言。如: "那達慕"是一種集娛樂、體育、集市於一體的蒙古運動會。"老嘎達"中的"嘎達"是"排行最小的"的意思,也源於蒙古語。"把勢"指專門精通某種技術的人,來自蒙古語,而最初本源自漢語的"博士",屬於"回流外來詞"。
東北有很多地名來自外族語言。"齊齊哈爾"來源於達斡爾語,是"落雁"的意思;"卡倫"湖來自錫伯語,"卡倫"為"邊防哨卡"之義;"昌圖"縣源於蒙古語"常突額爾克",意為"綠色的草原";"浩特"指城寨、村寨,來自蒙古語,現在東北的不少地名中含有該詞,如"查幹浩特"(吉林省)、"烏蘭浩特"(興安盟)、"二連浩特"(錫林郭勒盟)等。
東北方言詞彙不僅能體現各民族語言的交流融合,還夾雜著許多異國文化痕跡。如:"笆籬子"意為監獄,"拔嚼子"就是走,"黑列巴"是大麵包,"騷達子"為小兵,"壁裡砌"是俄式壁爐,它們都源於俄語。"金達萊"是一種花的名字,"唧個啷"表示爭吵,"積米琪"是一種朝鮮泡菜,"梅雲湯"是加入小魚、蔬菜等製成的辣湯,"道拉吉"是桔梗,源於朝鮮語。還有一些隻借用字形而沒有借用其發音的"准外來詞"(也稱作"准漢語固有詞"),{11}來自日語。如"博役"通常指勤雜工。
東北方言的外來詞數量之可觀,顯示了它多元、包容、開放的移民文化,也正是這樣多姿多彩的文化,才讓東北這個從前大家稱為蠻荒之地的地區,顯示出與眾不同的魅力和不可替代的地位。
(二)鄉土文化
東北地域廣闊,氣候類型多樣。有煤礦、石油、金剛石、金礦、森林、草原、淡水及海水魚類等多種自然資源。廣袤的黑土地和宜人的氣候,使之成為大陸的重要糧倉之一。一面臨海,三面環山,造成與外部世界相對隔絕的狀態。各個民族遊牧、漁獵和農耕生活的自給自足,形成了東北人強烈的鄉土情結。生活方式以及思維方式的鄉土化,追求"三畝地, 一頭牛, 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生活理想,是東北區域文化的又一特點。這在東北方言中也多有體現。
首先,面對地域廣闊、極度寒冷的自然環境,東北人都能將其一一克服並加以改造,這造就了東北人堅韌、豪爽的性格。東北方言也帶有豪放、粗獷的特點。如"咋整"是東北人常說的一句話,表示"怎麼辦",體現出東北人獨有的豪爽。
東北方言的富有感情色彩還體現在,常使用"賊"做程度副詞,重音也在"賊"上。"賊拉好玩兒"、"賊像樣"、"賊好吃",都是東北方言標誌性的短語。此外,在形容一種感受或一件事時,更喜歡用疊詞、擬聲詞或者感知詞來表現。如:"吧吧(bá)苦"(很苦)、"嗞(zí)兒嗞兒辣"(非常辣)、"喉喉鹹"(特別鹹)、"嘎嘎甜"(太甜了)、"佼佼酸"(很酸)、"呆呵地"(反應遲鈍)、"撂稈子"(人跑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