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大陸新娘的婚姻媒合服務團隊,可以協助單身男性透過婚姻媒合的相親活動娶到大陸新娘;而這幾年,客家新娘也受到很多有意娶大陸新娘的關注,而紛紛到梅州相親準備娶梅州客家新娘。
在客家農村歷來重男輕女,過去要生男孩才有送酒請客。孩子一生下來大家歡喜,長輩記時辰、排八字,求神保佑。親戚朋友與鄰里送閹雞、鴨蛋、豬肉,也有送紅包的。男家也要向女方娘家送酒(糯米酒壹壺,加三五斤豬肉)。娘家有幾兄弟,就要每人一壺酒。娘家收到酒肉,要送三五隻閹雞,其他兄弟每人送一隻,還要送一套小孩的衣服、帽子、被子、背帶和一付手鐲腳鐲、銀項鍊等。
孩子彌月那天,娘家挑上禮物來吃喜酒,少則三五人,多則十餘人。一擔堆得滿滿的禮物,表示娘家的慶賀。"彌月"又稱滿月。主要形式有"孩子穿上外婆送來的穿戴,在房間丟個不大不小的石頭"咚"一聲,以作練膽識吧!然後把小孩抱下樓拜天地,燒紙放炮出大門,邊走邊喊"鷂婆"(老鷹),以壯其膽,開眼見天,指望象老鷹一樣雄健,騰空飛翔,有的喊"廖婆,廖婆......"民間傳言"廖婆"是孩童的保護神。
滿月之時,要在自家廳堂貼上新丁名字,掛上寫有"添丁"兩字的燈籠,還要到祠堂報丁,請來親房叔伯吃滿月酒。 孩子滿月要"開齋"。孩子由祖父或外公抱到酒席上,用一雙筷子把煮熟的雞、魚、肉、豆腐、蔥、米糕等,往孩子嘴唇碰一下,一邊比一邊分別念"金雞報曉"、"年年有餘(魚)"、"有食有祿(肉)"、"大富大貴"、"聰明智慧"、"步步高升";針對每樣菜取諧音說好話。開了齋,母親抱著孩子,每個喝酒的人送紅包給孩子作為祝賀。
產婦都是吃麻油炒雞、薑、沖酒送飯,很少吃豬肉和青菜,月內也不能出房門大小便與洗澡(只用溫開水擦身)。門窗掛簾以防風,產婦還要用黑紗巾包頭,不能洗冷水,以防中風。孩子四十天以後可以下樓同大人一起生活,產婦也可以解掉黑紗頭巾,下樓吃飯、洗澡了。產婦洗澡用草藥"布荊柴"煮開後降溫到30度左右時下手洗擦,此水有殺菌、祛風特效。每天洗一次澡,直洗到四十天以後,才可用一般冷水洗,一般人都不能破例。
孩子生下一年做"周歲"。外婆家要做周歲粄(硬粄)和買鞋襪給孩子穿,表示外孫周歲以後要學走路了,"硬粄吃了腳骨更加硬"。還送粄給女兒女婿鄰里,每家分五個。女兒女婿也要做粄回禮,也分給女家鄰里,數量看戶數多少,但雙方都要湊一個九數,如六十九、九十九、一百三十九等。
梅州的客家人仍然保有客家的傳統不變,更還遵守著許多客家傳統,尤其梅州的客家女性更是仍然保留客家勤儉持家的精神。所以,不少台灣男性認為有意娶大陸新娘,尤其想娶個能持家的客家新娘,最好的地方就是梅州;但請注意:兩岸成長環境畢竟不同,如果真的娶梅州新娘、客家新娘請尊重包容不同的習慣、文化等差異,用溝通化解紛爭,用心經營婚姻,才能讓兩岸婚姻甜蜜長久!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