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新娘逐漸以長相清秀動人、個性活潑大方吸引著許多有意娶大陸新娘的台灣男性注目,也越來越多人到雲南地區相親娶雲南新娘;但是,在雲南順利娶到雲南新娘後,其實還可以順道旅遊一下雲南,到西雙版納看看秀麗的山水、傣族佛教建築。
數百年前,上座部佛教(南傳佛教)傳入雲南省西雙版納,成為傣族全民信仰的宗教。這裡佛寺建築隨處可見,幾乎每個村寨都有佛寺,有的佛寺旁還建有佛塔。佛寺、佛塔成了傣族群眾生活的中心場地,成為他們心目中的聖殿,佛教建築藝術也成了傣族人民寶貴的文化藝術財富。
西雙版納傣族佛寺建築,以重簷多坡面平瓦建築為主。佛寺大多成方形,坐西朝東,屋頂坡面由三層相疊而成,中堂較高,東西兩側遞減,交錯起落。屋頂使用長方形片瓦,瓦尾鉤在平形的竹制橫椽之上。屋頂正脊及簷面之間的戧脊,用石灰抹平,上面排列各種瓦飾。正脊上的那瓦飾呈火焰狀,戧脊首端大多豎有鳳的形象,風格獨特。
猛泐大佛寺是在古代傣王朝的皇家寺院“景飄佛寺”的原址上恢復重建的,"景飄佛寺"是傣族歷史上一位名叫撥龍的傣王為紀念病故的王妃南紗維扁而修建。王妃一生信奉佛法,所以每逢節日傣王就親臨寺院,舉行大型法會,以紀念愛妃同時弘揚佛法。據史料記載:“景飄佛寺”始建於明代,是南傳佛教象徵十二版納的標誌性建築之一,也是版納佛教活動的重要場所。
猛泐大佛寺在佛曆2883年(即西元1848年,清咸豐年間)戰爭中被毀,距今已有169年。佛寺于2005年開始重建,於同年3月9日舉行了大型的土地開光儀式,於2005年5月9日舉行了盛大的大殿奠基開光儀式,在大殿施工時,挖掘出大量的銀幣、銀盒、佛教法事用品等。
猛泐大佛寺於2007年11月3日一期工程竣工,竣工之時,邀請了海內外108位高僧為佛寺舉行了盛大的開光大典,州內外參加開光大典的各民族佛教信眾達65萬人之多。 占地面積400畝,佛寺依山而建,落差達122.8米,呈坐佛形,為國內外所獨有。景區以佛祖釋迦牟尼的生平及佛寺活動為主線,巧妙融入到景觀及建築群體中,充分展示南傳佛教的歷史與傳統文化色彩。從萬佛塔前廣場俯視景洪市區,旖旎的熱帶風光盡收眼底。
曼飛龍佛塔西側那座開敞"布蘇"(戒堂,和尚誦經、議事的場所)又是另一種式樣:在重簷三面坡長方形佛寺的一側的中堂部分處,建一樣高、兩簷,另一側有端坡的大廳,兩邊矮一簷,各建一間人字形屋頂的房間。以上3部分聯繫著的地方,簷下都打通連成一整體,成了一座開敞式戒堂。
進佛塔要經過的門亭也別具一格。在一個兩重簷人字屋頂的一側,成直角的再照樣建築一個屋頂,連接在一起組成門亭。簷下只有柱子支撐,無牆壁,四通八達,供人出進,雖屬重複建築,由於佈置巧妙,更顯出了傣族特殊的建築風格。從中可以看出傣族建築的顯著特點。那就是這些建築物沒有一座是把柱子鑲嵌在牆中的。
曼飛龍塔從曼飛龍寨邊跨過小河,便是200余級石階,左邊是莽莽蒼蒼的原始森林,右邊是蔥蔥郁郁的橡膠樹林,塔群建在山頂,共9座,塔基呈多瓣形的梅花狀,周長42.6米。其中主塔高16.29米,四周環抱著8個小塔,分佈8角,每座小塔高9.1米,塔身為多層葫蘆形。一座母塔,8座子塔,乍看起來很像是一叢剛勁挺拔的大竹,又像是拔地而起的粗壯竹筍,雄偉壯觀。每座小塔塔座裡都有一個佛龕,佛龕裡有一尊佛雕和一個佛像,佛龕上還有泥塑的鳳凰,淩空飛翔,門口是兩條泥塑的大龍。8個金色小塔頂上,每座掛有一具銅佛標,母塔尖上還有銅質的"天笛",山風吹來發現叮叮噹當的響聲。塔上各種各樣的彩繪、雕塑、秀麗優美。
離猛海縣14公里處的景真八角亭,造型獨特精巧,建於西元1701年,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是景真地區的中心佛寺。在傣曆每月十五和三十兩日,景真地區的佛爺集中亭內,廳高僧授經和商定宗教重大活動,也是和尚晉升為佛爺的場所。
八角亭基座作折角方形,亭子為磚木結構呈八角形。亭身有31個面,32個角,每個角都蓋著緬瓦。8個亭角偏廈,自下而上,層層收縮,重疊美觀,直到頂端,錯落有致,結構精密,獨具一格。因亭子建在景真地方,故稱景真八角亭,是傣族為紀念佛祖釋迦牟尼而仿照他戴的金絲台帽"卡鐘罕"建築的。
與雲南新娘一起來到西雙版納,一定不要錯過猛泐大佛寺、曼飛龍塔、八角亭等傣族佛教建築,其莊嚴美麗,會讓人有許多不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