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以來便對「美」有著一套成型的審美理論。而選美,自然也是古已有之。中國古代的選美,可以說是從宮廷甄選後妃開始,那麼在男權至上的封建社會,對女人的審美標準究竟是什麼?
在古代中國男人的眼中,一個女人身體上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既不是她的臉蛋,也不是今天我們所說的三圍,而是一雙蓮足,也就是小腳。所以,古人的選美,首先就是比腳。而比腳選美又有很多的稱謂,比如說「賽足會」、「曬足會」、「蓮足會」等。
這種選美比賽出現在明代正德年間,而又以山西和直隸兩地最盛。當時每逢佳節廟會,集市之上士女雲集。這些女性或圍坐於空場,或坐於車中,蓋著蓋頭,不能讓人看到臉。但是她們在這時候會把自己的秀足露出來,當然,她們都穿著鞋襪。而由男性在一番品腳論足後,依次定出狀元、榜眼、探花。那些名列前茅的女性,會因此遠近聞名。而那些待字閨中者,也會因一個好名次而使自己身價倍增,非常容易物色個好人家。
當然,一雙蓮足是選美中的重頭戲不假,不過古人的審美標準卻不是這麼簡單的。除了腳之外,古代選美女又有哪些標準呢?
烏發蟬鬢:「烏」就是說要有一頭烏黑的長發,「蟬鬢」則是指面頰兩旁近耳頭的薄如蟬翼的頭發。「烏」這個詞早在《左氏春秋》中便已出現,至於「蟬鬢」一詞,則出現在三國時代的魏國,是魏國王宮中一名叫莫瓊樹的宮女所梳的發型。顯而易見,發質是古代男性對女性審美的一項標準。
雲髻霧鬟:「鬟」,就是環髻的意思,髻則是指束在頭頂的那個結。雲髻霧鬟,就是說女性梳出的發髻要狀如雲霧。可見,發式也是古代男子對女性審美很在意的一個方面。
娥眉青黛:「娥眉」這個詞被用來專指女性的眉毛。「青黛娥眉」便是說把眉毛剃掉,然後用青黑色的顏料來繪畫眉毛。這種化妝手法,在西周時期就流行開來。這聽上去有些「毀容」的味道,但是也說明瞭眉黛素來是女性的一項審美指標。
明眸流盼:「明眸」就是又大又明亮的眼睛。「流盼」是流轉目光觀看之意。一雙美麗的大眼睛,大眼睛裏秋波蕩,這當然會被列為美女的一條標準。
朱唇皓齒:顧名思義,朱唇便是紅唇,皓齒便是雪白的牙齒。紅唇彰顯牙齒的潔白,雪白的牙齒又襯托櫻口朱唇,正是相得益彰。
玉指素臂:古人對女性的手指與手臂非常重視。作為美女,則手指必須纖細而柔軟,手臂則必須白皙,而且還要圓潤而充滿彈性,此謂之「素臂」.其實就像現代人喜歡美腿美女一樣,「美臂美人」是古代的一種審美傾向。其實就像現代人喜歡美腿美女一樣,「美臂美人」是古代的一種審美傾向。
細腰雪膚:細腰便是腰肢纖細,走起路來好似拂風的楊柳。雪膚則是肌膚雪白。細腰雪膚,這一點和現代人的審美倒是極為相似。
紅妝粉飾:紅妝指女子盛妝,粉飾便是在臉上塗抹白粉,也就是說會化妝也是評定一個女性美不美的標準。
肢體透香:如果一個女人天生不用噴香水就可以散發出迷人的香氣,想必能令所有的男人發狂。這種自然香的美女向來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據說除了清代著名的香妃,西施也是渾身散發著香氣的美女。這是男人的極致幻想,在一個男權社會中被列為對女性的審美要求,也是不足為奇的了。
當然,現代人選美的標準當然會有些不同;可是,如果要到大陸相親娶大陸新娘,還是別只注重外表,畢竟是娶老婆而不是選美,能一起穩定得過生活才是重點。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