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陸經濟崛起,從世界工廠蛻變成世界市場,兩岸婚姻也走向年輕化,高知識、高社經及高經濟,尤其不少赴大陸求學的年輕學子選擇在大陸就業、結婚生子,留在台灣已不再是單一選項。
早期兩岸開放探親,老兵返鄉的照護式婚姻到媒妁之言,如今發展到自由戀愛,尤其大陸經濟發展迅速,選擇在台灣定居也不再是唯一選項,更多年輕學子選擇到大陸開一開眼界。
淡江大學研究所畢業後赴大陸北京清華大學修讀博士的羅鼎鈞目前在大陸就業,求學期間結識東北姑娘,兩人結婚並定居在瀋陽,且在當地就業,他覺得薪資還算滿意,並沒有回台灣的打算,羅鼎鈞並開設兩岸青年微信號,幫助台灣學子赴大陸求學。他並引用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話,大陸很大,容得了台商,羅鼎鈞強調更容得了台灣創二代。
台灣藝人熊天平與楊洋結婚,選擇在大陸定居,他笑說自己嫁到大陸了,3年前喜獲雙胞胎,熊天平夫婦常現身兩岸婚姻論壇,用歌聲扮演兩岸美滿婚姻天使,他笑說,過去他不能改變什麼,但卻可以與妻子共創未來,為兩岸和平付出一點心力。
國內最早發表有關兩岸婚姻論文的義守大學副校長李樑堅說,兩岸婚姻走向高知識、高社經及高經濟的三高階段,尤其大陸經濟發展迅速,而大陸新娘在台灣取得身分證或是任公職都受到歧視性待遇,造成越來越多的兩岸婚姻選擇在大陸發展,目前兩岸婚姻超過38萬對,保守估計到有3分之1,也就是10幾萬對選擇留在大陸。
中華兩岸一家親交流協會理事長湛秀英說,台灣發展機會少,另一方面大陸一帶一路帶動經濟崛起,消費水平提升加上人口紅利,近兩年來,陸配爭取6改4(6年改為4年)取得身分證不再積極,而且大陸惠台卅一項措施,對台灣是一大利多,尤其兩岸婚姻夫妻,可辦理居住證,獲得五險一金(社會保險及住房公基金)等同國民待遇,使得更多年輕夫婦願意留在大陸發展,台灣學子刻苦耐勞的精神,在寒暑假打工時,易受公司的青睞,也是台灣人赴大陸發展的優勢,甚至落地生根。
海峽兩岸婚姻家庭服務中心的數據顯示,兩岸婚姻登記人數1987年以來逐年遞增,於2003年達到頂峰(約3萬多對)。同一年,台灣大幅調整大陸新娘制度並建立所謂「面談機制」,登記人數在隔年出現滑坡。
此後,這一數字逐年減少。2016年兩岸婚姻登記人數為7177對、2017年降至6276對,2018年數字與2017年大約持平。
「早年的兩岸婚姻具盲目性,並且大陸配偶絶大多數為女性」,婚姻登記人數的下降,是兩岸社會經濟水平差距縮小、兩岸婚姻逐漸恢復理性的一個重要表現。
大陸社會經濟不断發展,移居台灣地區對大陸居民來說已無明顯吸引力。定居大陸漸成兩岸婚姻家庭的主流選擇。
文章留言